上海特價助聽器折扣店基礎知識
第一節 物理聲學
第二節 心理聲學
第三節 上海助聽器適用對象
第四節 上海助聽器發展簡史
第五節 上海助聽器的電學原理
第六節 上海助聽器的元件和特征
第一節 物理聲學
一、 聲學
聽閾、最舒適閾和不舒適閾是比較容易測到的。助聽器的作用事實上是以某種方式改變聲音,比如,抬高某一頻率的聲音或削弱另一頻率的聲音,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聲學的特征及測量聲音的方法。
聲音是一種能量,只有當另一種能量使固體、液體、氣體分子振動時才會產生,一旦有振動,就會引起介質運動,而運動涉及到速度、距離、時間。
人耳通過聲音的物理屬性如響度、音調、音質來判斷聲音,并且因人而易的。
聲學是聲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由于它和聽力有關,將它分為物理聲學和心理聲學。
二、物理聲學
物理聲學包涵了聲音的所有物理特性,它們都是可以被精確測量出來的,可以稱他們為“定理”。
物理學上給聲音下的定義:聲音是彈性介質中密度、壓力變化及其傳播的過程。要引起這些變化,需要有物體的振動和彈性介質,彈性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而空氣是最常見的。真空里沒有彈性介質,因此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是一定能量作用于物體使之振動所產生并通過媒介轉播的波。
聲音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的,空氣介質只傳遞聲波,但不位移。聲波是一種縱波,波的傳播方向與振源的振動方向相同。
常見的聲源有:
1、一個振動的物體如音叉、揚聲器的膜片、小提琴琴弦等。
2、一股封閉的氣流如汽笛、單簧管、人言語聲等。
聲波在傳播途中,有些氣體分子擠在一起——密波,有些則分離——疏波。如果敲一下音叉,就會看見音叉柄在前后振動,產生疏、密波,如果在音叉柄上連一只筆,將它放在可勻速移動的紙上,我們就能直觀的看到波形了。
正弦波:音叉產生出來的聲音是純音,只有疏波和密波在簡單的交替進行,而且只含有一個頻率信號。一個完整的純音包括一個疏波和一個密波,可用正弦波圖表示。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聲波的強度。音叉振動的幅度與所用的力成正比,用的力越大,音叉振動的幅度就越大,使振動停止所需的時間越長。
頻率:單位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次/秒),用Hz表示。一個正弦波周期,從0到最大密波,回降到0,再到最大疏波,又返回0的過程,一個周期是360度。
周期:即完成一次周期性振動所需要的時間。例如,一個250Hz的純音在一秒內振動了250次,完成一次振動所需的時間為周期(T)=1/f=1/250=0.004s或4ms,而8000Hz純音完成一次振動所需時間為1/8000=0.000125s=0.125ms。
強度和振幅:振幅是描述物體振動時傳遞能量的大小。振幅是描述物體振動時傳遞能量的大小。
聲速: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聲音傳播的速度與頻率無關,高頻聲一秒傳播的距離與低頻聲一樣。
波長:聲波在一個周期內傳播的距離,即兩個相鄰正弦波上相同位置的兩點間的距離。
波長、頻率和速度: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的;
250Hz 250=或250波長=
1波長=(1100除以250)
8000 Hz 8000=
1波長=(1100除以8000)
如果將頻率加倍,則波長相應減半:
溫度:聲波在溫度高的介質中傳播得快,例如,聲波在20℃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米/秒,而在0℃速度減為330米/秒。
反射:反射是光和聲共有的特性。聲波從硬質的、平坦的表面上的反射要比從不光滑面反射回來的聲波多。聲源停止后,從墻面、地板、天花板上反射回來的聲波還在繼續的現象叫做混響?;芈暰褪且环N聲反射,它與原音相分離。
吸收:與反射相反,地毯、窗簾、家具墊子都可以吸收聲波,減少反射或回聲。甚至空氣自身也吸收聲波,吸收的量取決于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聲壓:聲波傳播時,密波處的氣壓要比正常大氣壓高,而疏波處的氣壓低于大氣壓。聲壓實際上是指因聲波的出現而產生的大氣壓變化。一個正弦波的波形只包含一個頻率,如果再給一個同樣頻率的聲音加在這個正弦波上,為了接納新的聲波,一定會有壓力的變化,這種變化取決于他們之間的相位關系。
相位:在一個周期中,0º和360º相位相同。頻率相等的兩個聲音同時給聲的話就會有相同的相位,兩者結合后會產生更低的疏波和更高的密波,它們的結合使聲波的振幅更大,音量更響。相位也可以指聲源相對于聽者的方向或位置,但只適用于雙耳同時聽到聲音,其結果是使聲音顯得更響。當聲音一前一后分別到達雙耳時,相位稍有不同,這就是判定聲源方向,確定聲源位置的依據。
復合波:不同頻率純音組成的波。當有幾個聲波同時存在時,總的聲壓取決于每個聲波的頻率、強度和相位。
周期波:有些復合波如音樂、言語聲,波形可隨時間變化而周期性重復。
非周期波:沒有周期或一定形狀的復合波,如噪音。
聲強:聲強是聲音的一種屬性,一個振動的物體如音叉,可使空氣分子來回運動,當這些氣壓變化以瓦特/厘米來測量時,這個壓力即為聲強(IL)。只要在某個表面施力,就會產生壓力,當聲強碰到接受器如鼓膜或麥克風時,就轉換成了聲壓。
有效聲壓:毫巴或達因/平方厘米是聲壓的基本單位,它表示將一克的物體在一秒內移動一厘米所需的能量,也等于海平面正常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
最輕聲:正常人耳在最好的聽力環境下,最敏感的頻率區域所能聽見的最小的聲音平均為0.0002達因/ 厘米,產生這個聲壓所需的強度為10
瓦特/ 厘米
。
最響聲:正常人耳在所能忍受的痛閾之下的最大聲音平均為1000達因/ 厘米,聲壓在2000達因/厘米
也即0.01瓦特/厘米
可造成聽力損害。最輕聲和最響聲間有很大的動態范圍,事實上,如果下限(0.0002)視為一,那么上限就為5000000,但最響聲聽起來并沒有最輕聲的5000000倍那么響。
聲壓級(SPL):是用對數級的辦法來表示聲壓的相對大小。人耳的聽聲范圍太大,使用分貝來簡化數值,將多數位的數字轉化為以10為底的對數形式,聽聲的動態范圍就縮小為0~140分貝。貝爾是兩個強度之比,1貝爾=10:1;2貝爾=100:1;3貝爾=1000:1。分貝是1/10貝爾,它是兩個聲壓級(p1/p0)或兩個聲強級的比,dB=20lgp/p
。聲強級就是將聲強與參照聲強10
瓦特/ 厘米
比較后以 dB IL的形式表達出來;聲壓級就是將有效聲壓與參照聲壓0.0002達因/ 厘米
比較后以dB SPL的形式表達出來。聲強和聲壓是同一聲波的兩個不同物理量,它們的關系是 I=P
,以分貝表示時,dB IL x 2=dB SPL。
第二節 心理聲學
心理聲學研究的是人對物理聲刺激引起的相關心理感覺。前面說到的聲音的頻率,人們聽起來的心理感覺是音調,強度是響度,而音色則為音質。
一、強度和響度:在物理聲學中,強度是以dB(IL、SPL等)來測量的,其它描述強度的詞語還有振幅和最大聲壓,響度級則時心理概念。一個輕聲的強度如稍有增加,其響度的增加就非常明顯;而大聲的強度增加,響度的增加就不如小聲明顯。如果我們使一個聲音的強度增加兩倍,其響度絕不會相應加倍。按照 dB=20lgp/p
的公式,其聲壓級只會增加6dB,而要使響度加倍聲壓級需要增加10dB才行。如1000Hz純音,80dB SPL比70dB SPL響一倍,但卻只有90dB SPL的一半響度。響度級的單位是phon,與頻率有關,響度的單位是宋,與頻率無關。
響度級的單位是方,響度的單位是宋。
方:響度級參考點是1000HZ 40dB SPL的聲音其響度級是40方。將其它的頻率的聲音與1KHZ的聲音相比,記下響度一樣時二個頻率的強度分別是多少,如果此時1KHZ的強度是50dB SPL,則響度級就是50方。盡管響度一樣,但不同頻率的所需要的強度都不一樣。由等響曲線我們可以看出低頻聲響度變化較中頻快,而高頻的變化就更大了。重振現象就是強度和響度關系的很好例證,強度稍有增加,主觀響度就有很大變化,這兩者的關系是因人而易的。
宋:響度的單位,與頻率無關。1宋=1000HZ 40dB SPL。在正常人即40方響度級增加10方,響度則增加2倍。即為:40方=1宋;30方=0.5宋;50方=2宋;60方=4宋。
二、頻率和音調:頻率的物理單位是赫茲。對于人耳的心理感受來說,就是高音調或低音調,頻率增加音調也隨之升高。頻率加倍,上升一個倍頻程,卻不會使音調加倍。
美(mel)是音調的單位。1000美=1000Hz 40dB SL。正常人在最大舒適閾時,高調美多,低調美少。若頻率加倍(一個倍頻程)從1000Hz到2000Hz,其音調變化是從參考點1000美到1500美。若音調從1000美增加到2000美,其頻率不會是2000Hz,而是3000Hz。
聲音的主觀響度與音調、感覺級和聽力損失類型有關,也與聲音的持續時間有關,如:一個人有聽疲勞的話(音衰試驗),隨著聲音的持續,他會感覺聲音變得越來越輕,同時,音調也在改變。正常人耳覺察不到1美和2美或20美和30美之間的區別。聲音的響度包括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正常聽力者很容易分清1000Hz和1030Hz的純音,其變化為3%,但是在耳蝸有病變時,頻率解析能力降低,辨別兩個相似聲音有困難,言語分辨率受到影響。
三、言語:我們對自己的聲音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自我監控。
1、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后自動糾正錯誤發音;
2、在噪音環境下我們自動提高音量以便能聽到自己的聲音;
3、在對遠處的人說話時也會自動提高音量;
4、在安靜環境下我們會自動減小音量;
5、我們是通過氣、骨導兩條通路聽自己的聲音的;
6、感冒時我們的聲音會受到影響,因為此時我們處于暫時的傳導性耳聾狀態。
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言語功能下降。比如由腮腺炎或腦膜炎引起的突發性耳聾患者短期內可保持言語功能,但不久就迅速減退;對由老年性耳聾或耳硬化癥的漸進性聽力損失患者最先出現的就是高頻聽力損失,然后音質改變,聲音聽起來很機械,患者通常不能控制自己說話的音量。絕大多數聽力損失都是漸進性的,患者察覺不到,只有當聽力損失影響到了自己的言語發音,患者才發現自己不能很好的分辨別人的聲音,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發音是正常的,通常他們將其歸咎為年齡的增長而不是聽力的衰退。
單側耳聾患者喪失了判斷聲音方向的能力,他們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音量,這就如同我們做言語測聽時引入掩蔽的情形,測聽時如果掩蔽好耳,由于沒有全部喪失他們控制自己音量的能力,被試者就會自然的增加說話的音量,如果對壞耳進行掩蔽,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正常人是聽聲音,而聽力損失患者則是感覺聲音,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如果將他們的聽聲方式改變了,那么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聲音也變了。助聽器能夠幫助患者聽到以前聽不到的某些聲音,很多病人不能立即適應這一改變,所以,在選配助聽器時,應給病人解釋清楚,以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助聽器。
四、言語的產生:當我們說話時,從肺里來得氣流通過喉部,聲帶的開放和閉合產生了基頻。男聲的基頻在120~250Hz之間,女聲的基頻在210~325Hz之間。聲帶繼發性振動產生了諧波。它們在從喉到口腔這條聲通道中,由于共振的作用,使某些頻率的振幅得以加強,形成了共振峰。這樣,在嘴唇、口腔、舌頭、牙齒、鼻腔的幫助下,氣流就形成了言語聲。盡管氣流經過聲道后會使共振峰變化,但不能改變基頻。
五、言語聲是由音素組成,音素分為元音和輔音兩類,在漢語里分為聲母和韻母。發元音時聲帶會振動,在氣道中沒有阻礙,它主要是低頻能量,故音量較大,持續時間長;輔音是氣流在聲道中受到阻礙產生的一種語音。發音時聲帶振動為濁輔音,聲帶不振動為清輔音,輔音主要是高頻能量,故音量很輕。并不只是音量大,元音就比輔音更能聽懂,如果只有j-t-t-q-zh-r-或只有-in-ian-ian-I-en-e-,你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因此,為了保持言語的清晰度,我們需要元音、輔音平衡,也需要有共振峰轉移。這樣,上面的例句:“今天天氣真熱”才有意義。一般常用的言語聲級,在正對說話者嘴唇1米遠處,側得以下數值:
普通男性聲級:65dB SPL
普通女性聲級:63dB SPL
盡量大聲說話:85dB SPL
盡量輕聲說話:45dB SPL
從耳語聲到大喊聲范圍:40dB SPL
六、能量和可懂度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元音聽起來比輔音更響,包含的低頻能量更多,但這對言語理解貢獻不大。如果將500Hz以下的能量都去掉,對于言語可懂度來說僅損失5%,如果我們將1000Hz以上的能量都去掉,我們損失只是5%的能量,但言語可懂度卻損失了60%,因此500~1000Hz是響度和言語清晰度最平衡的范圍。
對頻率進行濾波以取得不同言語頻率的最好清晰度,濾掉低頻保留高頻,能取得較好的清晰度。低頻賦予聲音音色和質感,高頻賦予言語的清晰度。下表反映出各頻率的言語清晰度百分比: 250Hz 8%
500Hz 14%
1000Hz 22%
2000Hz 33%
4000 Hz 23%
第三節 助聽器適用對象
助聽器適用于任何由于聽力損失而引起的交流困難者。
成功選配:人們選擇助聽器是因為他們需要,選配助聽器的動機是和他們的生活需求相關的。有些人的工作要求他們必須能聽清小聲,而有些對聲音的要求沒那么嚴格,后者往往在察覺到聽力損失之前聽閾已降至40-50dB。老年人反應較慢,要他們學會正確使用助聽器并非易事,即使佩戴了助聽器,在嘈雜環境中也可能無所適從;由于兒童耳部結構特殊且難以配合,就需要與耳科醫生密切合作。不論年齡大小,對于助聽器的外觀要求都很高,他們希望助聽器越隱蔽越好。只有既美觀又實用的助聽器才會為病人所接受。
使用壽命:正確使用助聽器者并不是整天戴著它,需要指出是使用壽命長并不意味著助聽器選配得成功,關鍵還是看助聽器是否能滿足患者需求。
聽力損失程度:聽力損失程度往往能決定選配助聽器的效果和使用壽命。
輕度: 患者偶有聽不清楚,在傾聽時間過長時明顯;
中度: 患者聽力在近距離對話時還可以,但會出現替代用詞和曲解;助聽器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中重度:患者能聽清大聲,但在噪音環境下聽力較差,他們的殘余聽力尚可,佩戴助聽器的效果較好;
重度: 能聽到大聲和近的聲音,他們甚至能聽到某些環境噪音,但分辨率差,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并不理想;
極重度: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完全取決于患者殘余聽力和程度,即使戴上助聽器,主要還是借助于其他感官來幫助聽聲。
聽力損失坡度:絕大多數聽力曲線都是較平坦的,逐漸上升或下降;而陡降型、深盤型或不規則型則少見,低頻驟降和島嶼型的更是罕見。
分辨率得分:也是決定助聽器選配效果的一個元素。
≥90% 效果好
70-90% 有輕微的改善
50-70% 有實質性的改善
≤50% 效果不理想
一、 上海特價助聽器折扣店選配方法:
我們知道助聽器并不能改善耳部本身的病理狀況,只能將聲音放大,盡可能地發揮耳的殘余聽功能。根據聽閾、最舒適閾、不舒適閾或言語頻譜等,予以相應的放大,同時必須保證能提高患者的聽敏度,否則患者會拒絕佩戴。助聽器的增益有使用增益、功能增益和估計插入增益和保留增益等形式。
助聽器的選配目前大致有兩種方法:處方法和比較法。處方法是描述每個頻率增益的方法;比較法是從坡度、頻率、輸出等方面將兩者加以比較。
二、比較法
測壓器:通過改變頻率響應曲線來模擬各種助聽器,亦稱“助聽器模擬儀”。它能在言語范圍內改變特定頻率,在不同聽力環境下對病人進行評估,比較其分辨率得分,確定放大值。通過模擬各種不同的放大效果和聽力環境,使得患者在正式選配助聽器之前親身體驗放大的感覺。此種方法目前已很少運用。
三、上海特價助聽器折扣店處方法
處方法根據每個頻率的聽閾,運用四則運算公式計算增益。有的會使用修正值減少低頻增益防止向上掩蔽或者用于補償其它選配參數。大多數處方增益公式都考慮了言語頻譜、重振和背景噪音。
1/2增益公式:確定使用增益的值為聽閾的一半,如設有保留增益10-15db,患者可以不必調到最大音量。
Libby公式:每個頻率增益1/3HTL,在250Hz減少5dB,500Hz減少3dB。
Lybarger公式:500Hz增益1/3HTL,1000-4000Hz增益1/2HTL。
選擇增益值時,使每個頻率增益后的聲音落在動態范圍中間部分,高、低頻增益差不要超過15dB,保持500-1000Hz、1000-2000Hz之間的平衡。
NAL-RP公式:為非線性放大助聽器選配公式。TGi 為目標增益;ACi 為氣導閾值;ki和PC為修正值(有專門的表格);H3FA為500 Hz 、1000Hz、2000Hz的平均閾值;ABG為氣、骨導閾值差。
DSL I/O公式:全動態范圍壓縮助聽器選配公式。TG = AIR ( UCL + TS - I ) / UCL
TG為目標增益;AIR為氣導閾值;UCL為不舒適閾值;I為輸入聲壓級;TS為修正值。
修正值:不同的公式有不同的修正值。在Berger公式里規定,如果是耳背機,則2000Hz加2dB,3000Hz加3dB,以彌補耳廓導致的聲音衰減;如果是定制機,則500Hz減少增益,2000Hz增加增益,防止機身的阻隔效應;如果是雙耳選配,則增益減少3dB;如果有傳導性因素,則操作增益要加上1/5氣、骨導閾差。這些都是常規做法,有時因人而易,需要做特殊調整。
上海助聽器價格不舒適閾:無論用何種方法測量,不舒適閾必須用聲壓級(SPL)表示。窄帶聽力級不舒適閾每個頻率都需轉換為聲壓級;聽力級增加20dB即轉換為聲壓級(ANSI標準);
描述性公式還可以決定助聽器的不適閾限制,通常用最大輸出和飽和聲壓級表示。
Pogo公式:HL UCL(500Hz+1000Hz+2000Hz)/3+4dB,4dB是修正值。
三、選配種類
單耳選配:是指只選配一臺助聽器。其副作用有陰影效應和聽力剝奪效應。陰影效應是由于顱骨的阻隔使得從未助聽耳一側傳來的聲音高頻衰減,導致雙耳的信噪比相差可達13dB之多;聽力剝奪效應是由長期單耳助聽引起,未助聽耳逐漸喪失言語分辨率。
雙耳選配: 即雙耳均選配助聽器。雙耳配戴助聽器后感受聲音時可以判斷聲源的方向,明顯地擴大聽聲范圍,提高噪音環境下的言語清晰度。聽力損失越重,雙耳選配就越顯得重要。
一般地,只要雙耳聽力下降并且無雙耳選配禁忌癥,都建議雙耳選配。
雙耳選配禁忌:1、退化效應:雙耳言語分辨率反比單側好耳差;
2、雙耳聽閾長期不對稱;
3、單耳動態范圍很窄;
4、復聽,指用同一音頻刺激時兩耳的音調感受有差別;
5、有一只耳的不舒適閾非常低,這類患者動態范圍通常很窄;
6、患者主觀感覺堵耳效應嚴重;
7、患者有多功能障礙或自主功能異常。
骨導選配:適用于雙耳閉鎖、耳道溢液或者有傳導性因素的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
助聽器選配禁忌:1、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最大輸出不足以達到患者的聽閾;
2、重度或極重度混合性耳聾患者,比如耳道閉鎖;
3、動態范圍異??s小,比如5db;
4、不舒適閾異常低;
5、言語分辨率低導致好耳功能退化;
6、正在治療中的患耳;
7、耳鼻喉科醫生不主張選配助聽器者。
第四節 助聽器的發展簡史
最早,把手作成杯狀放在耳后,可使聲音提高5~8dB。
1800~1900年期間,就有起到收集和傳遞聲音作用的喇叭管式助聽器,其中有的增益可達到15dB。
1876年:貝爾在為患有聽力障礙的妻子制作一只真正的助聽器時,發明出電話。
1892年:第一只專利產品——電話式助聽器問世。
1903~1930年:開始全面生產電話式助聽器。助聽器是用碳粒式麥克風、一個電池和磁感應式電話組成,頻率范圍是1000~1800Hz,增益為10~15dB。
1920年:出現了真空管放大器,它通過控制電路的電壓變化而將聲信號放大。
1929年:隨著技術的進步,真空管的體積和重量都明顯縮小,并且用水晶式麥克風與之相匹配,使助聽器可隨身攜帶。
1938年:是助聽器發展的轉折點??s微真空管的出現、小型晶體受話器的設計和制造,使助聽器體積更小、更輕便,可以佩戴在人體上。
1950年:晶體管放大器取代了真空管放大器,使助聽器體積明顯減小,可以戴在頭上。與晶體管放大器相配的是瓷式麥克風。
1964年:由晶體管、電阻和電線焊接在硅膠片上組成的集成電路出現了,使得助聽器的體積更小、耗電更少、穩定性更好。
1982年:出現了現在使用的駐極體式麥克風。
90年代 數字化的助聽器應運而生,即可編程助聽器出現,使助聽器能極大限度地滿足各種復雜的聽力損失的要求。
1996年第一臺全數字助聽器面世,其核心成分就是助聽器中的模/數轉換器。
21世紀,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DSP)替代了傳統的聲音處理方式,廣泛運用于助聽器領域。
第五節 助聽器的電學原理
能量守衡定理:能量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助聽器運用的電學原理有兩個——轉換和放大。
一、 上海特價助聽器價格轉換
聲能很難控制,如果把聲能轉換為電信號就容易控制了,麥克風和受話器都是能量轉換器,麥克風是將聲能轉化為電信號,放大處理后,再由受話器將電能還原成聲能,聲能在耳道經耳模的聲耦合作用后到達鼓膜。
二、上海助聽器價格電能
電流有正極和負極,是由原子(物質的最小單位)組成。原子為中性,其核心為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荷的中子,外面有帶負電的電子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其旋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質子之間和電子之間相互排斥,質子和電子相互吸引。
放大:只有電子能在原子間轉移,電流以安培為單位。電流在某些物質中的傳導比較容易。
導體:電流在導體中傳導,如銅、金、銀、鋁,它們的外層電子非?;钴S,易于游離。
半導體:正常情況下表現為絕緣體,但在熱能、光能或電場作用下激活外層電子產生移動,這時半導體的作用與導體相同。導體中質子和電子電荷量的多少決定了電流量的大小。多個帶電體合起來可使電流加強或抵消,在助聽器中如果電流大則音量也大。
電池:助聽器的工作電流由電池提供,電池電壓以伏特為單位。電源的工作原理如水泵一樣,分離正電荷和負電荷,使它們分布于電極的兩端。由于極性相反的兩方相互吸引,在引力的作用下,若有導體做介質,電子則向正極方向移動并產生電流。
直流電:電流方向恒定,電池產生的電流就屬于直流電。
交流電:電流方向不是恒定的,而是有規律的變化。像聲波一樣,交流電也有頻率、波長和振幅,發電機產生的就是交流電。
電阻:單位是歐姆,由原子間的“摩擦”產生。摩擦能生熱,暖氣片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工作的。歐姆定律:電流=電壓/電阻 或 聲壓=電池電壓/電阻
電流:1、電流或聲壓與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電阻:1、電阻與導線長度成正比,導線越長,電阻越大,低頻聲則加強;導線越短,電阻越小,高頻聲則加強;
2、電阻與導線直徑成反比,導線越粗,電阻越小,高頻聲則越容易傳導;
3、電阻與導線材料有關,傳導性好的材料電阻就小,比如金屬電阻較小,半導體如硅、鍺較差,而塑料、玻璃、橡皮等則沒有傳導性,因為它們外層電子已飽和且和原子核結合緊密。
電容器和感應器:它們能阻止交流電的產生,單位是歐姆,像電阻器一樣,但原理不同,用阻抗描述它們更合適。電容是由兩片平行的金屬片組成,它的阻抗隨著交流電頻率的下降而下降,電容能讓高頻聲通過而阻止低頻聲;感應器是由一個電感線圈組成,它的阻抗隨著交流電的增大而增加,電感能讓低頻聲通過而阻止高頻聲。若將電容和電感連接起來,則低、高頻聲音都被阻擋,而對中頻聲影響不大。
晶體管:就像一個可變電阻,它受到輸入電流的控制,稍稍改變輸入電流便會引起線路電阻較大變化。晶體管是由硅制成的固態半導體,具有放大功能,只許電流從一個方向通過,微小的麥克風電流流經三極管,調節電源正負間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將電池提供的電流控制調整為理想的輸出電流。
放大器由晶體管、電容、電阻、開關組成,在集成電路出現以前,它是助聽器里最大最復雜的部分。
第六節 上海特價助聽折扣店器元件及特征
助聽器的每個元件既有自己的頻響特征,又以某種方式影響現有的頻響反應,助聽器的頻響曲線就是由每一元件的頻響組合而成的。一般地,助聽器組成元件包括:麥克風、放大器、受話器、音量調控、音調調控、電感和電池等。
麥克風:麥克風是一種換能器也是一種輸入轉換器,它能夠將聲能轉換成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
全向性麥克風:磁性、陶瓷和駐極體式麥克風都是全向性麥克風,即等量接受各方向的聲音。
目前,駐極體式麥克風被廣泛應用于聲學領域,它是采用一種絕緣的永久性極化材料制成。聲音進入麥克風,聲波的疏密變化引起帶負電的薄金屬膜片振動,隨即將聲能轉變為機械能,膜片振動在駐極體上產生壓力,傳遞至駐極體后板。駐極體后板和膜片底部都與場效應晶體管前置放大器相連并有一終端通向外部。當膜片振動時,膜片和駐極體后板間的距離和空間發生改變,產生電壓,通過固定在麥克風上的場效應晶體管,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再通過終端傳到放大器。 駐極體式麥克風頻響寬,靈敏度高且耐用,而膜片是它唯一運動的部分。
指向性麥克風:根據極性形式來分類,對前面傳來的聲音比后面傳來的聲音反應敏感得多。
指向性麥克風有兩個開口在膜片的兩端,一邊一個。膜片的振動根據相位關系,取決于兩端的壓力差。在后聲孔的前端置一細密的聲學濾網起延時作用,這樣從后面傳來的聲音可同時從前后兩個聲孔到達振膜并抵消,因而指向性麥克風的極性圖呈心形狀。
放大器:放大器將麥克風轉換好的微弱電壓加以放大,在集成電路出現以前,是助聽器最大的組成成分,包括晶體管、電容、電阻和開關。
受話器:與麥克風相反,將電信號轉變為聲信號,當電信號進入磁場后,其交替活動使得膜片振動,產生聲信號。耳背式和耳內式助聽器的受話器在機器內部,盒式的受話器是裝在外部的,與耳塞或耳模相連。
受話器也有共振頻率,耳模的聲學影響和阻尼器的位置,能顯著改變助聽器的頻響;阻尼器可以通過濾波使助聽器頻響反應上的尖峰變得平滑。
骨導受話器:適用于耳道塌陷或其他傳導性因素導致不能使用耳模者,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振動。
一、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在電子工業有著極大的影響,它是將晶體管、二極管和電阻全部焊接在一塊硅膠板上,而麥克風、受話器、音量電位器和電池因太大不能連在集成電路板上。
混合電路是在集成電路板上連接了更多的元件,包括多個集成電路。放大器保留了麥克風的頻響,但每個放大器都會導致或多或少的頻率失真,理想的放大器將產生一個與來自麥克風的電信號完全一致、無失真的放大信號,因此如何提高保真度一直都是助聽器研究的重點。
線性放大器:線性放大是以恒定的比例將輸入信號加以放大直至輸出達到飽和,助聽器的整個線路包括麥克風、受話器、電池等都決定了助聽器輸出所有電器都有固有最大輸出級,超過這個水平,放大就會自動停止,受話器達到這個水平的速度要比麥克風快。
線性放大是1:1的放大,增益曲線是斜率為45度的直線,即增益總是恒定的,如
輸入 + 增益 = 輸出
60 + 30 = 90
70 + 30 = 100
80 + 30 = 110
90 + 30 = 120(飽和)
100 + 30 = 120
飽和聲壓級或最大輸出:對病人而言就是不舒適閾。雖然助聽器有其固有的輸出極限,但根據病人的不適閾調整助聽器的飽和聲壓級是相當重要的。
二、放大器類型
A型放大器:為線性放大,只用一個輸出晶體管。它采用的限制最大輸出的方法為削峰。輸出在到達飽和之前一直以線性方式放大,超過不適閾輸出波形的峰值就被削減,它的優點是線路簡單,在有限的空間內用幾個電子元件就能達到限制輸出的效果,且價格便宜,它主要的缺點是會導致諧波失真。A型放大器用于最大輸出在125dB SPL以下的小、中功率的助聽器。
B型放大器:也叫推挽型放大器,也是線性放大,其推挽線路是由兩個晶體管組成。兩個晶體管工作使得增益比A型放大器高6dB而不失真,這可以允許助聽器的最大輸出超過125dB。推挽線路的優點是失真少,增益多,功率大,其缺點是耗電量取決于增益設置及背景噪音。
D型放大器:采用脈寬調制技術使信號成系列脈寬不等的方波,對聲信號以調幅的方式進行調制。其電流消耗低,但成本較高。
三、削峰
削峰有許多名字,軟削峰、圓峰、二極管削峰、二極管壓縮控制、輸出壓縮等,每一種都以一種非線性方式限制助聽器的輸出。助聽器有一部分是線性放大,但從某一點開始,線性轉變為非線性,隨著輸入的增加,輸出逐漸減少,這一點就叫做拐點。
削峰是瞬間完成的,對助聽器的輸出功率具有一定影響。但它在到達預先設置的削峰極限以前,不會對輸出功率的信號產生干擾。削峰使信號的波形變形,由于高強度母音比低強度輔音易于被削,所以它對言語的清晰度所造成的影響一般不大。
四、上海特價助聽器折扣店壓縮作用:
與削峰不同,壓縮不是即刻起效的,它需要在反饋線路檢測好信號后,才決定是否壓縮。壓縮分為輸入壓縮和輸出壓縮;輸入壓縮反饋線路緊接在麥克風后面,輸出壓縮反饋線路設在放大器和受話器之間;輸入壓縮與音量電位器的變化有關;而輸出壓縮與音量電位器變化無關。
起效時間:壓縮開始工作所需要的時間。輸入聲信號突然以一定量增加的時,輸出信號的增益出現改變并達到穩定所需的時間。通常為1-5毫秒。
釋放時間:大聲結束,反饋線路停止壓縮,恢復到壓縮前的放大狀態所需時間,為釋放時間,通常為50-100毫秒。
壓縮拐點:壓縮起效所需要的最小輸入聲壓級。
壓縮比:壓縮啟動后,輸入變化量與輸出變化量之比。
自動增益壓縮控制(AGC):是一種反饋裝置,能自動降低助聽器的增益而不引起失真,從而限制助聽器輸出。一旦自動增益壓縮控制起作用,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就會建立起新的線性關系。
五、強度依賴性自動信號處理
自動信號處理線路:
BILL——低頻輕聲增加,大聲減少;
TILL——高頻輕聲增加,大聲減少。K型線路就屬于這一種;
PILL——可編程助聽器,既可以控制低頻,也可以控制高頻,是上述二型的結合。
多頻段(通道)助聽器是將輸入信號(言語和噪音),根據頻譜分為多個頻段,每個頻段有其自身的壓縮參數,這些頻段是相互聯系,但調節可以相對獨立。
電池:電池是提供放大器增加來自麥克風的輸入聲的能源。一般而言,助聽器的增益和輸出越大,所需電池能量也越大,如果電池能量不足,將限制助聽器的輸出聲壓。
電池壽命的計算:電池的電流以毫安(mA)計算,1ma=1/1000A
電池壽命=電容(mA h)/電流(mA)
比如某電池電容是250mA h,助聽器所需電流是2mA,則壽命=250/2=125h(125小時)。
音量調控:音量調控是一個可變電阻或電位器,調節通過放大器的電流。電阻大,通過的電流就少,音量就??;反之亦然。音量調控也是一種增益調控,大多數助聽器都有輪盤式或按鈕式的音量調控裝置。
音調調控:是將助聽器的麥克風和受話器的聯合頻響加以改變的電子裝置。在放大線路中一個由電容和電阻組成的濾波器使助聽器低頻和高頻的增益產生相應的變化。
常用的音調控制有兩種類型,階梯式調節——音調調控的變化是不連續的;連續性調節——音調調控的變化是連續性的,標記為N-H、N-L。N-H是低頻調控,削低頻,抬高頻;N-L是高頻調控,削高頻,抬低頻。
輸出控制:一般使用削峰和輸出壓縮方法。
噪音開關:與患者調節音調的效果相似,低頻聲抑制減少了噪音環境中的低頻掩蔽作用,但能夠使患者在安靜環境中聽得更清楚。
電感:電感是一個磁感應線圈,看上去像一根用銅絲包繞的小棒。這根小棒能對從電話機上的受話器泄露出來的電磁場發生響應,轉換為電信號后放大,使助聽器可用于聽電話。它可用于教室、劇場等任何擁有感應線圈的場所。如果有分離的感應線圈,就能接收安裝了環繞導線發出的磁場,使用者可以直接與收音機、電視或輔助聽力系統相耦合,聽到無干擾的聲音。